建设美丽乡村 构筑文明家园——莆田创新五项载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层次地融合
原标题:建设美丽乡村 构筑文明家园——莆田创新五项载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
近年来,莆田市深入贯彻习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,按照省委部署要求,围绕建设美丽乡村,加强道德引领,培育优良家风,弘扬志愿精神,塑造文明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,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不断的提高农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和认同感。
连日来,秀屿区莆仙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在土海湿地公园广场火热举行中。“梅花奖”获得者黄艳艳邀请观众现场体验学习莆仙戏,感受莆仙戏韵味。现场氛围热烈、掌声不断。
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,被称为宋元南戏的“活化石”,全市现有131个莆仙戏剧团,演职人员近4000人,每年演出6万多场次,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,是一支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力军,在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近年来,莆田市充分的利用莆仙戏常年深入乡村演出、群众喜闻乐见的有利条件,创新宣传教育载体,在全市广泛开展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,组织各莆仙戏剧团在演出古装大戏前加演现代文明小戏,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果,得到了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。同时,在全市开展“文明共建、文化共享”送戏下乡活动,充分的利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莆仙戏,在演出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,让群众在莆仙戏曲里受到熏陶、感悟文明。组织并且开展莆田市“小戏唱党史•红色融文明”巡演活动等30场,受惠群众达3万多人次。开展文艺惠民活动,建立莆仙戏等民间传统文化“师带徒”培养机制,建立40所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校,开展“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”等活动。推进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,实施“记得住乡愁工程”“古街区、古村镇保护计划”,指导基层55个非遗项目传习所建设,市、县区艺术馆(文化馆)与20个村居建立挂钩联系点。用乡音凝聚起崇德向善、文明和谐的正能量,引领广大农民牢记嘱托跟党走、感恩奋进向未来。
莆田市委文明办、城厢区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“凝聚家力量,共创文明城”莆田市家庭文明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暨好婆婆、好媳妇颁奖仪式
“家教伴成长 福见千万家”莆田市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火热开展,现场“强化担当 廉洁文化”宣讲会、“浓墨重彩 写意人生”书画展、“送法进万家 家教伴成长”普法活动受观众点赞。
近年来,莆田市聚焦家庭家教家风,用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助力乡风文明建设。健全机制,促进活动有序开展。出台《莆田市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实施建议》《关于逐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方案》《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指导方案》等文件,制定具体措施,推动工作落实。丰富载体,增强活动成效成果。常态化开展“文明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“星级文明户”创建活动,表彰各级文明家庭56户、“最美家庭”118户、“星级文明户”3600多户,通过媒体、网络站点平台开展先进典型宣传;家庭教育工作列入村(居)规民约,建成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1888个、社区家长学校796个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7个、亲子阅读基地21个。典型示范,表彰宣传先进榜样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深入、广泛践行,文明典型不断涌现,目前,全市77人上榜中国好人、147人上榜福建好人,3人获得省级以上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、21人获得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;培育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“四个100”先进典型8个,获得全国文明家庭2户,获得市级以上新时代好少年31名;组织生活困难道德模范慰问帮扶活动,崇德向善、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。
莆田市涵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涵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在萩芦镇开展“弘扬美德传家风 移风易俗树新风”活动
“我承诺尽己所能、不计报酬、助老爱幼、无私奉献、扶危济困、守望相助。”黄梅香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6年,作为联系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,她用实实在在的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。
黄梅香是莆田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员,在4119平方公里的莆阳大地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。近年来,莆田市持续实施城乡志愿服务的常态管理机制、供需对接机制、应急响应机制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。建强队伍组织,组建覆盖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的志愿服务组织,成立志愿服务队伍。全市共有5个县(区)、2个管委会,54个乡镇(街道)、971村(社区),目前共有志愿服务队4001支,志愿者26万余名。积极打造“8+N”志愿服务模式,组建理论宣讲、乡风文明、科普宣传等8支常驻和N支别的类型志愿服务队伍,调动广大志愿者热情参加农村治理和文明创建等工作,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制度化、社会化、专业化。使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。完善活动基地,全市已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,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4个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71个,新时代文明实践点(基地)94个,实现中心、所、站、点全覆盖。开展系列活动,组织并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志愿服务活动4630多场次;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志愿服务活动5759场次;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主题实践活动3555场次;丰富活跃文体活动5729场次;持续深入移风易俗2734场次,积极搭建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引导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连心桥”。
莆田市涵江区在大洋乡开展“庆丰收 迎盛会”莆田市涵江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活动
夏日,木兰溪碧波荡漾,水清岸绿。矗立溪流南岸,背靠葱郁大树,位于大济镇溪口村的叶氏入闽始祖宗祠门前,两只宋代浮雕石狮庄严摆放。门口牌坊上镌刻着“古濑家声大 南阳世泽长”,其“廉洁公忠”品格激励着参加活动的人员。
叶氏入闽始祖宗祠是莆田市数十个文明殿堂中的一个。近年来,莆田市充分的利用全市农村庙堂、祠堂、教堂等民间民间传统文化资源,把乡村文化阵地打造成文明高地,畅通人才资源要素流动,面向农村开展送理论、送文明、送服务、送人才活动。深化“三堂”变“学堂”行动。以全市15个庙堂(祠堂、教堂)为示范点,盘活用好农村阵地资源,邀请市委宣讲团、专家学者等下农村,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,依托农村“三堂”(祠堂、庙堂、教堂),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、面对面、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提升乡村文明程度。盘活乡村文化资源,创新机制激活文明实践“源头活水”,坚持激活、整合、下沉、共享,深化整合文明实践站,把各个条条块块中的资源整合起来,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、再优化,把阵地搭建到群众“家门口”。优化功能布局,把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等变成文明实践的自发性阵地。让“板凳讲习”“田间课堂”等文明实践微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文明实践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。发挥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力量,以文明村镇、文明家庭创建和“好家风好家训”“最美人物”评选表彰活动等为载体,深入挖掘、充分运用村规家训、牌匾楹联、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,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,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观念。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,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,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得远,为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提供持久文化动力。
眼下,距离七夕只有二十几天,东庄镇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2023年七夕集体婚礼,与以往大操大办不同的是,今年的新人们更喜欢这种婚礼新形式。集体婚礼不仅展示了传承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、引领时代风尚的进取精神,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倡导文明新风的生动实践。
集体婚礼只是莆田市组织并且开展“六提倡六反对、六注重六提升、六聚焦六助力”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之一。今年来,莆田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,推动文明养成。进一步发挥村民代表大会、村民议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、禁赌禁毒会、老年人协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,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,使革除陈规陋习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,形成民间自发而为、相互监督的强大力量。充分的利用中央文明网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通稿,以农村为载体,制作灯箱、户外广告牌、公益广告长廊等,营造浓厚社会氛围。利用村文化围墙、文化广场、农民书屋、文化活动室、文化大院、广播喇叭、户外LED显示屏、黑板报、宣传栏、张贴标语等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,广泛宣传移风易俗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文明创建等内容。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和民风民情民俗,搭建一批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平台,以点带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小落细,打造后黄村、山前村等一批“好家风、好家规、好家训”特色示范点,引领乡风文明,深化乡风文明建设。印发《莆田市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》,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,全面繁荣兴盛乡村文化、提升乡村文明程度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,逐步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水平。加强完善涵江双亭村等5个省级“文明乡风联系点”,全方面提升宣传阵地建设、村容村貌治理、文化文明涵养等。
旭日临窗柳拂天,东风送暖醉心田,千家万户话文明。今年来,莆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创新五项载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层次地融合,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基本单元,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,让更多文明因子生发在莆阳城乡的每一个角落。